close

最近發現好多朋友都生小孩當媽媽了喔!!!這樣的比例,還比龍年的時候多出了好多,看到可愛的小寶寶,真是心情也跟著好,所以特別找了這篇文章來給分享給大家,不只是新手媽媽,連各位新手爸爸也要看一下喔,也為我自己未來要當爸爸準備

缺鈣症狀檢視

 

˙初期缺鈣>>

 

1.          不論室溫高低,入睡以後頭部會出現明顯的大汗珠,有些寶寶因為大量出汗不舒服而不斷摩蹭枕頭,久而久之後腦杓與枕頭接觸的位置毛髮量稀少,稱為「枕禿」。

 

2.          可能出現生長遲緩的問題,例如:牙齒生長速度較慢、身高與骨骼發育不盡理想。

 

3.          精神顯得煩躁,對周圍的事物較不感興趣,好奇心低落;睡眠品質不佳,經常在睡眠中無故驚醒。

 

˙嚴重缺鈣>>

 

1.          因骨質軟化,站立時下肢無力支撐身體重量,因而產生「X型腿」或「O型腿」,甚至容易發生骨折。

 

2.          1歲之後囪門仍未閉合,或有額頭向左右突出,頭頂平坦成方形的「方顱」症狀。

 

3.          全身肌肉、肌腱呈現鬆弛狀態,若腹壁肌肉、腸壁肌肉鬆弛,容易在腸腔內留滯氣體,使腹部脹大如同青蛙肚;如果脊柱的肌腱鬆弛,會出現駝背症狀。

 

4.          嚴重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鈣質異常流失,按壓肋骨時,會出現小坑,或觸摸肋軟骨交接處有串珠般軟組織增生的現象,佝僂病也是因維生素D缺乏導致骨骼內鈣、磷不足所致

 

5.          有各方面生長遲緩的現象,甚至智力發展也會受到影響。

 

 

 

天天補鈣為何還缺鈣?

 

    許多家長很重視寶寶的鈣質攝取,平時積極烹調高鈣飲食或是額外補給鈣質營養食品,卻依然擔心寶貝的鈣質攝取不足,李依倫營養師解釋道,鈣質攝取量多不代表身體對鈣質利用率高,適當提高鈣質吸收利用率,才能幫助身體有效利用所攝取的鈣營養素。

 

 

 

補鈣6大關鍵

 

1.          大多數家長習慣利用排骨高湯、魚骨高湯增加寶貝的鈣質攝取量,如果直接熬煮恐怕鈣質溶出量不高,可在烹調過程中添加少許醋,以小火悶煮,有助於增加高湯中的鈣含量。

 

2.          部分含有草酸的蔬菜,如:菠菜、莧菜、毛豆、萵苣、秋葵、洋蔥,會於腸胃道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排出,影響體內鈣質的吸收,建議烹調這類食物前可經過一道汆燙手續,以除去其中的草酸。

 

3.          過量攝取高磷食物會影響體內鈣磷比,造成鈣質的流失,平時應減少減少碳酸飲料、市售含糖飲料及加工食品之攝取。(可樂跟蛋糕還是少給小孩子吃阿)

 

4.          高鹽、高油脂、高蛋白食物會增加鈣的排出,速食、洋芋片餅乾…等食物不建議過量攝取。(我看到很多爸媽都帶小孩吃麥當勞....然後通常這些小孩子都很不容易穩定,又講不聽....還真是有原因耶)

 

5.          膳食纖維雖然可提供諸多助益,但攝取過多時也會降低鈣的吸收,因此不鼓勵寶寶大量進食粗糧。

 

6.          適量補充奶製品有助於增加體內含鈣量,但並非所有含「奶」字的食品皆可提供鈣質,例如:奶精、奶球並非天然乳品來源,即使大量攝取也無法補充所需鈣質,反而會因為反式脂肪過量攝取破壞健康!

 

 

 

鈣的好朋友:維生素D、磷、鎂

 

    除了補鈣之外,也要適當增加維生素D攝取,並留意磷、鎂與鈣的組成比例,才能建構最完美的生長支架。

 

˙維生素D—促進鈣質吸收的重要營養素

 

當維生素D缺乏會削弱身體對鈣的吸收以及鈣在骨骼中的沈積,進而影響骨骼發育以及其他生長問題,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使身體合成維生素D,適當照射陽光是最安全的維生素D攝入方式。

 

如需額外補充維生素D營養品,須經專業醫藥人員指示,過量服用維生素D可能出現中毒症狀,不可不慎!

 

 

 

˙磷—過量時影響鈣利用率

 

當體內鈣磷比為2:1時,可提高身體對鈣質吸收率,然而許多幼童因飲食偏差,導致鈣磷比提高,嚴重影響體內鈣質吸收,使生長發育拉警報。

 

 

 

˙鎂—幫助骨礦質結晶的形成

 

    補鈣時別忘了適量增加鎂攝取量,建議平時多選用全穀類、堅果、黃豆、瘦肉、綠葉蔬菜等鎂含量豐富的食物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125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